时间: 2024-06-04 14:18:46 | 作者: 600型铜米机
1949年,在台湾战败后,不但要面对中国与美国的压力,而且还需要面对“”的威胁。蒋介石深知“”所带来的严重威胁,因此他在撤退到台湾之后,就已经表明了态度:
“就国内而言,我们有两个敌人,一个是中国,另一个就是是所谓的“”。
1949年,中国大陆的垮台,蒋介石带着残余势力撤退到台湾,这时候的台湾又一次的与中国大陆隔绝了起来。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遗憾,毛主席为此日思夜想,有一次,他的警卫员曾这样说道:“毛主席为了这件事流下了眼泪,主席平生最恨的不是蒋介石,而是反对台湾回归。”
没过多长时间,美国就改变其对台方针,将美国第七舰队派往台湾海峡,企图阻挠中国对台湾的解放进程,从而拉开了扶蒋的新纪元。
那时候,蒋介石还指望着有一天能回到大陆,所以他很高兴地接受了美国人的帮助。美国这一举动,无疑使台湾和中国之间的隔阂进一步加深。
艾森豪威尔在1953年被选为美国总统后,这也加速了对中国的分裂。在当时,中国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在美国面前,并没有一点的还手之力。
20世纪五十年代中叶,中国在朝鲜战争中大获全胜,并签订了停战协定。1954年日内瓦会议,各国签署越南停战协定,这也让紧张的国际形势有所缓解。同时,中国摆脱了战乱,把精力集中在自己的发展上。
以前,我们党是用武力来问题的,但是,在新中国的重建以后,中央政府对,采取了以和平为主,但并不排除动用武力的可能。
1955年,周恩来总理曾在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上说:中国愿尽一切努力,以和平方法使台湾获得解放。
海峡两岸的紧张关系取得缓和,曾参与国共和谈的人士推测:两党间的新一轮会谈,可能不远了。
虽然蒋家是的,但他们也不愿做历史上的罪人。台湾重要领袖蒋经国和蒋介石,都曾在公开场合说过:他们也是遵循一个中国原则的。
曾参与过北平的和平谈判的章士钊得知消息以后变得很激动,他请求周总理,让他通过香港的朋友们,同蒋介石进行会谈,为国共两党的谈判做足准备。
蒋介石此前曾写信给中国大陆,当时他建议进行国共两党之间的第三次合作。在这封信的最后,我们还说:奉化之墓庐依然,溪口之花草无恙”,这句话的意思是希望蒋介石能够回到自己的家乡转转。
浙江奉化,即蒋介石的故乡,当年人民攻占奉化时,毛主席曾经警告军队,不准毁坏蒋介石的祖宅、祖祠。周总理为此事还专门打了数个电话,命令众人要对奉化的蒋介石的亲戚给予适当的关照。
蒋介石是一个很恋家的人,虽然他此时已经兵败退至台湾,但他依然希望有机会能够有朝一日回到自己的家乡。因此,毛主席才会写信给他说:他的奉化家乡“一切都没出现变故”。
蒋介石接到这封信,心情复杂,当他知道中国仍能好好保存他的祖屋与宗祠时,他很是感动,可是他也摸不清,这里面还有无另外的的意思,所以一时举棋不定。
宋宜山到北京以后,周恩来总理并没有第一时间出现,而是一直在暗中观察着此事,这也是唯一的办法,只有如此,才可以让蒋介石清楚大陆的诚意。
蒋介石本来也不报什么指望,他不过是想借此探听对台的方针,加之宋宜山回国后传回的一封含糊不清的信,更令蒋介石不清楚大陆那边的状况了
但是,在五十年代后期六十年代初期,要求台湾的呼声慢慢的升高,人民的积极性也慢慢变得高时,蒋介石也开始重新考虑起了自己的战略。
这么好的机会,肯定是会吸引不少大人物自告奋勇,可为什么偏偏是曹聚仁?他有哪些特殊的才能可以使他与众不同?
曹聚仁曾经在《南洋商报》上当过记者,在官场上也是颇有心得。他不但同毛主席、周总理等人打过交道,而且还是陈毅、叶挺等开国重臣的座上之宾。
不但是在中国那边有着话语权,他还和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也是很好的朋友。尽管他与两边都有联系,但他从始至终保持着中立的姿态,这一点也是得到了国共两党的一致好评,并通过了他的任命。
蒋介石同蒋氏父子的几次会晤,也把他和大陆联系起来,于是便在1956年7月,曹聚仁坐上了一架飞机去往北京。
周恩来总理将此人视为最重要的客人,与曹聚仁进行了三次会面,并且总理还提出了“第三次国共合作”的构想,告诉她说:如果愿意用和平方式问题,那么一切都可以坐下来商量。
周总理同时也指出,过去已经有过两次国共合作了,这两次都是有着极大的成绩,一次是北伐胜利,一次是把日本赶跑,这两次都是成功的,难道就不能再来一次吗?
遗憾的是这件事后来被美国人打乱了。美国人要求蒋介石允许,以此来约束中国。
由于蒋介石的反对,美国甚至产生了一种更换总统的想法。他们要扶持一位顺从的傀儡,取代蒋介石,而推行。
三年之后,金门炮战的爆发,其目的便是要“扶持老蒋”。比起真正的战争,这次的火炮战斗更像是为美国人上演的“秀”。
于是,双方的对线年,当时的桂系领袖李宗仁回国,在台湾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因为他曾是蒋介石退位时的领袖。
不久蒋介石父子又有了行动,他们将蒋经国要亲自到香港同他商量的消息,告知给了曹聚仁。
曹聚仁得到这一条消息后,哪里还敢耽搁,马上就去北京,跟北京的人讨论谈判的对策。接着,他就匆匆返回香港,等候蒋经国的到来。
一、将台湾军队编成四个师,各师长官由提出,经北京批准后指定。这几个师中药有一个师驻扎在厦门、金门,其他三师则是驻守于台湾。同时,台湾海军空军也被整合到内地,接受的直接领导。二、将厦门与金门合并,设为一市,由驻台部队的师长担任市长。三、目前台湾政府官员的官阶及福利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台湾民众的生活水准,只能增加,不可减少。
只是命运和所有人开了一个玩笑,这时候美国人又来横插一脚,逼得蒋氏父子不敢轻举妄动。
此外,在1966年,大陆方面的政局动荡,也中断了两个政党的关系,令蒋介石深感忧虑。
1960年,台湾政界、商界最资深的“”人士廖文毅,曾于日本发起台湾统一阵线,自称“总裁”。不久,廖文毅被政府列为通缉犯,廖文毅闻讯逃到香港寻求庇护。
事后,一位参谋对廖文毅说,“中华民国”能够占据台湾岛,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蒋介石的存在,如果蒋介石不在,便可正式成立。
廖文毅觉得“言之有理”,当即派人去寻找杀手,为刺杀蒋介石准备好。不久,一名李姓参谋把他的远亲郑松焘引荐给了廖文毅,
1960年10月,郑松焘刚到台北,就打电话给岳安和,此人是他以前的同窗,也是台湾刑刑侦大队的人。
郑松焘做了一桌子的美酒佳肴,两个人把酒言欢,聊着多年别离的往事。酒过三巡,郑松焘才说到“正事”上。
当时的他撒了谎,说自己已经转行当记者,此番回到台湾,本来是要接受专访,报导当代台湾政要的日常生活,但是因为地位问题,他希望岳安和能帮忙,来一次间接的“采访”。
过了些日子,郑松焘提议趁回台之机,到尚未涉足的海岛上走一走,但又怕遇上猛兽,所以想跟岳安和借一支枪防身。岳安和当时只是犹豫了一下,便爽快地同意了,并且约好了何时把那把枪给他。
岳安和在挂断了电话以后,他的心中便变得忐忑起来,郑松焘这次要去的是一个已得到开发的旅游景区,安全状况一向不错,连野生动物都没有,一般游客没必要贴身携带。所以,郑松焘为何需要把这把枪借给他?
在见到蒋经国后,他犹豫了一会,最后还是说:有人要行刺蒋总统,如今行刺的人就在台北,行刺时刻都有。
蒋经国脸色一变,皱眉追问:“你可知凶手是什么人,你又是如何知道这等绝密之事?”
“他要搞,那就让他人头落地吧,马上派出特务,前往日本,干掉廖文毅!”
与此同时1975年,廖文毅在东京发表相关声明,要废除台湾统一阵线,而他自己也抛弃了所谓的“”,他不日便将回到台湾。
廖文毅的归降,给境外“”团体以沉重打击,六年内,许多“”团体宣告瓦解,其骨干成员也陆续回到台湾,投奔蒋介石。
到了七十年代,伴随着美国和日本先后访问中国,周总理在国际舞台上展现我们伟大的国家形象,而蒋介石这个“孤岛上的失败者”,最终也禁不住接连的打击,一病不起。
1972年,八十五岁的蒋介石,因为生病接受了一次手术,两个月之后,他就住院了。
同一年,蒋介石的出行遭遇了一场意外,使得还未痊愈的蒋介石的健康情况进一步恶化。此后,蒋介石的身体越来越差。
时间来到1975年的新年刚结束,蒋介石就与陈立夫秘密会晤,要他通过香港,把一条讯息带给:请毛主席到台湾来参观。
可是,那时候毛主席身体不好,周恩来总理又病重,毛主席考虑再三,最后还是找到了。
但恰在此时,蒋介石的情况却是每况愈下,蒋经国一天三次到他所居的士林公馆探望,关心他的身体状况。
蒋介石清楚自己命不久矣,于是将蒋经国等人召至自己的住所,以微弱的嗓音一字一句地将自己的遗嘱宣读了一遍。蒋介石立下遗嘱以后,情况越来越糟,他自己也经常处于昏迷状态。
蒋经国认为,父亲的病尚可应付,就在那一天,他辞行要走时,蒋介石却忽然张口,对他说:往后你要好好休息。
那一天,蒋介石紧握着宋美龄的手,不让她走,当时,他就已经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
当夜,蒋介石脉博渐缓,血压陡降,医师当即进行急救,蒋经国闻讯后,即赶往士林官邸。
蒋经国赶到时,蒋介石已断了气,医生用药物将电极插在他的心脏上,蒋介石虽然还能呼吸,但很快又停了下来。
“我死后,一定要将我的棺木安放在北京,中正生于斯长于斯,要将尸体送回南京,安葬在中山先生的身边。”
毛主席接到消息后,脸上的表情非常的严肃,他沉默了很久,才叹了一口气:“知道了。”
除毛主席外,周总理对此事的回应也是备受瞩目的。他和蒋介石的交往比毛主席要多得多,也要深入得多。
在蒋介石逝世之前,周总理和章士钊都对蒋介石进行了大量的拉拢。周总理在接受外媒访问时,曾经直言不讳地说:若蒋中正回国,他的职位绝不逊于国务院总理。
可惜,周总理的诚意并没有从蒋介石那里得到同样的回报,两个人都没有再次相见的机会。
在蒋介石逝世的消息传出后,在外界不断的询问下,周总理用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策略是蹩脚的,战略是称职的。”
策略只是一个方向,蒋介石虽然擅长控制军阀,控制人心,但是在战争和革命上,他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