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6-18 04:00:03 | 作者: 单机设备
2023年,天津市总工会联合中国工人出版社、天津市作家协会共同实施天津市职工作家培育工程,全市共有10名职工作家培养对象名额,经静海区作协踊跃报送和认真推选,静海区作协会员梁秀章、于俊杰成功入选,作品将于今年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发行。
1月29日,市总工会联合市作家协会举行天津市职工作家培育工程座谈会,会上,两名作家现场交流了创作历程和体会,现分享出来,供全区职工朋友们学习鉴赏。
我的作品《青铜雕像》是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的家乡静海区西南部及周边地区拆解从国外运来的固体废弃陈旧物资(简称“拆废”)为背景。由于人人“拆废”、村村烧线,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却忽视了环境保护问题。
后来中央批准建设了环保产业园,并建设为国家级产业园区,园区内采用机器粉碎、拆解废物,实现了彻底消除污染。产业园出产的大量铜米、铝米,成为加工别的产品的原料,环保产业园也被誉为没污染的铜山和铝矿,从此,真正的完成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好愿景。作品写了各地涌入的打工者面对租房、污染、工伤、劳资纠纷等问题的无奈,还通过主人公李清泉写出了众多拆废老板经历千辛万苦才取得的今日成就,逐渐由一位普通农民,变成一位优秀企业家的故事。
我自己深知,创作需要去粗取精,才能创作出接地气的作品。我生活在乡村,后来又到了城镇,对当年兴起的“拆废”热潮有一定的了解,但如果要以此为题材进行文学创作,掌握的素材还是远远不足的。我先后走访了参与过“拆废”的几十人,了解当年的详情,获得了许多资料。知道了这个行业的兴起和发展过程,了解了其中如捡漏、烧线、工伤等许多内幕,为作品创作提供了鲜活的人物和细节。
我爱好文学多年了,写的大多是篇幅较短的诗歌和散文,长篇小说没有尝试过。接到市总工会的征文通知后,我就向老师虚心请教,说了我的想法和写作题材,老师们鼓励我要把握机会,并从整体布局到核心设计,耐心细致地讲解,使我对自己的创作有了信心。
我是小说《车间主任》的作者,自己有近十几年的工厂工作生活经历,这些经历成为我工业题材小说创作的宝贵资源。我是公司发展的亲历者,体会比较深,所以我对工业题材创作很熟悉,有一种真诚的非公有制企业情怀,总想以小说的方式为非公有制企业写史,讴歌非公有制企业最坚实的力量——工人群体。这次市总工会和市作协联合举办职工作家培育工程,更激发了我进行工业题材文学创作的热情。
这些年来,我几乎天天和工人们在一起,对工厂、对工人有着深厚的感情,平时我就注意仔细观察工人们的喜怒哀乐、心理变化、性格特点、行为方式。因为我对非公有制企业的生活、人物、事件烂熟于心,所以写起来才得心应手,让读者在阅读时有强烈的代入感和现场感。工业题材小说最难写的是心理活动、精神活动、思想活动。因此,我在塑造人物上,基本都是从生活、情感经历入手,展现奋斗者的心路历程,力求多角度、多视域的表达,充分呈现人与人之间复杂的关系,实现工匠精神与中国故事的形象化表达。
我的辅导老师是王震海老师,王老师对我的创作特别关心,他阅读了我的《车间主任》初稿后,指出原作情节线索单一,时空转换较慢,人物关系不够复杂等问题。他提出要注重人物在某些情节上细腻的心理描写,更能体现人物的真实性格,并提醒我创作要写出层次丰富的工厂生态,写出非公有制企业真正本质性的特征,要呈现产业工人为工业振兴所进行的不懈努力、奋斗和贡献。王老师还提醒我注意把生活、人物、事件、情感等完全融为一体。我遵照王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对书稿进行了认真细致地修改和完善,使这部小说得到市总工会领导和专家认可并获得了难得的出版机会。
未来,我将进一步搜集、积累企业生活素材,深度打磨作品,力求在思想上有更深入的挖掘,为新时代工业写史立传,创作出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