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12-10 17:39:52 | 作者: 静电分离机
增材制造设备操作员徐永杰(左)和同事在查看下线的产品。(受访者供图)
“金钥匙”、飞机盲盒、“松山虎”……今年一些高校录取通知书以3D打印产品的形式亮相,深受学子们喜欢。
3D打印也被称为增材制造,作为新质生产力,催生了一种新职业——增材制造设备操作员,即从事增材制造设施安装、调试、维修和保养,以及生产操作和运行管理的人员。他们如同“魔法师”一样,能把想象与设计变成一件件产品,赋予材料新“生命”,并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模具、汽车制造,甚至珠宝、艺术创作等领域。
重庆机电增材制造有限公司增材制造设备操作员徐永杰就是这里面之一。
走进重庆机电增材制造有限公司,偌大的金属3D打印车间,没有传统铸造车间铁花四溅的场景,也没有隆隆的设备作业巨响声,取而代之的是安静作业的3D打印机、线切割机和热处理设备。
徐永杰紧盯电脑屏,手指轻轻移动鼠标。打印机里,一道激光束射向材料粉末,伴随着细微的“呲呲”声,粉末熔融后形成一个清晰图案。
22岁的徐永杰,学的3D打印专业,已经在该公司工作四年了。
“这是按照每个客户需求设计的模型,只需将相关数据传输至打印机上,就能打印出产品。”徐永杰说,他正在打印的是一个喷嘴,打印机可同时打印16个,用时约72小时。
徐永杰和记者说,激光束每熔融一层厚度只有0.05毫米,激光束总共要来回熔融4000多层金属粉末,才能完成整个产品打印。
该公司副总经理段虎明博士称,增材制造工程技术人需要懂很多交叉学科的知识,比如材料学、热处理、机械加工、电脑软件操作等。该公司3D打印可以精确到20微米,从复杂精密的机械零件到栩栩如生的产品模型,从梦幻般的建筑模型到个性化的生活用品都能打印,可谓所想即所得、万物皆可打印。
《经济学人》杂志曾刊文认为,3D打印技术将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
3D打印技术突破了传统制造技术对形状复杂性和材料复杂性的限制,让高效制造个性化、定制化、复杂的工业零部件成为可能,且3D打印具有时间短、成本低、产品轻量化等特点。
段虎明以某型号火箭发动机喷嘴为例介绍说,喷嘴涉及两百多个零件,其中有122个喷嘴,采用传统铸造工艺,工序包括铸造、焊接和钻孔等。工人要在铜套管中钻出上千个十字孔,而且组装复杂耗时,装配质量难控制,制造时间为3个月,产品更新换代需半年左右。若采用3D打印,两百多个零件简化为一个零件打印,重量减轻25%,打印时间最短仅需35小时,产品换代时间由半年缩短至数天。
“3D打印在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等领域应用潜力较大,是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业内人士表示。
近年来,欧美已用3D打印整体火箭、发动机等产品,带动了新兴起的产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我国3D打印设备产量,近年来保持两位数快速地增长,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51.6%。3D打印产品大多分布在在工业机械、航天航空、汽车领域。
运动鞋、义齿、大型建筑沙盘、3D人像……在重庆机电增材制造有限公司展厅,摆满了大大小小的3D打印物件。
段虎明表示,目前,3D打印在传统工业领域的渗透率相比来说较低,预计未来十年,全球3D打印产业将处于高速增长期,从简单的概念模型向功能部件直接制造方向发展。
据了解,重庆3D打印产业发展迅速,围绕3D打印设备生产、材料供应、软件及数据服务的企业,已经有几十家,但都会存在人才缺口。来自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3D办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我国3D应用人才缺口约为800万人。
值得欣慰的是,随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增材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列为新职业,增材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培养呈梯级化发展,除了职业学校外,现在更多的高校开设了3D打印专业。
段虎明建议,我国应在国家人才教育培训计划中单列3D打印类别,多层次引育3D打印技术创新和产业领军人才;开设专业的学校应该在实训室建设、教学设备、师资培训方面加大投入,让学生在校有技能证可考,培养更多3D打印人才。